她确实�6�8应该再多读些书了。
--
八月中旬,天�6�8气逐渐凉爽。
程丹若完成了手头上的毛衣工作,家�6�8务事又无须自己多操心,又有了一段空闲时日。
她调整日程,午睡时间缩短到半个时辰,挤出半个时辰的时间读书写字。同时调整了西�6�8花厅正间的布置,一半书房,一半实�6�8验室。
去�6�8年做成了大�6�8蒜素,今年,她打算试试青霉素。
从哪里开始呢?
培养霉菌……并不�6�8是所有的霉菌里都�6�8有青霉素,所以艰难的工作,是在无数霉菌里将它找出来。
正好,现�6�8在是秋收的季节,柑橘类的水果已经逐渐上市。
程丹若买了一批柑橘,等待它们发霉长毛,为此不�6�8惜做了数个潮湿的木箱,让它们自由生长。
数日后,橘子�6�8表面就会长出毛茸茸的绿色霉菌。
揭走部分霉菌,按照箱子�6�8编号,她就获得了1-5个不�6�8同的霉菌菌落。
制作培养液,大�6�8概就是米汤混合其他淀粉类的水,放入菌落,培养一段时间。
等到霉菌茁壮生长,再用一个漏斗垫上棉花,当做过滤的器皿,倒入长有霉菌的培养液,得到 1-5号滤液。
接着,在滤液中倒入菜籽油,搅拌,使其分为三层:水溶性物质、不�6�8溶性物质、脂溶性物质。
用自制的不�6�8大�6�8灵光的分液漏斗,分离出原液(也�6�8就是底部水的部分)。
倒入碳粉吸收液体�6�8。
理论上,此时的炭会吸收青霉素,所以,将其装入干净的器皿,以蒸馏水洗涤杂质。
洗完,再以醋水洗一遍。
醋水完了是硷水。
用漏斗过滤一遍,最终得到的液体�6�8就是成品。可以按照大�6�8蒜素时的办法,培养细菌菌落,进行药敏试验,从抑菌效果判断是否成功。
当然了,抑菌不�6�8代表提取的真的就是青霉素,也�6�8可能是展青霉素……
等到动物实�6�8验的时候,可能直接会把动物给毒死(剂量够的话)。
但判断是药还是毒,得有个前提。
首先,要成功提取出原液吧?
这一步就完全没�6�8有想象中那么简单。
第一次实�6�8验,5个样品全倒在了最后的清洗上。
根本没�6�8有液体�6�8出来。
因为用的不�6�8是玻璃管,而是瓷,完全看不�6�8见�6�8里面到底是什么问题,不�6�8知道是堵住了,还是碳放得太�6�8多,吸干了水分。
程丹若倒推了一遍,猜测是前期没�6�8有过滤干净,於是第二回 �6�8,她不�6�8再用棉花,而是试了几种宣纸。
众所周知,好的宣纸都�6�8非常贵……青霉素还没�6�8出世,成本就往上跳了格。
碳也�6�8减少了一半,最终得到了少量溶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