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7页(2 / 2)

回�6�8头问�6�8了晏鸿之�6�8,果真如此。

心学其实不止一家�6�8,阳明心学外,还有白沙学派。王尚书是�6�8岭南人,学的是�6�8若水派的理论,和承自�6�8李悟的晏鸿之�6�8不是�6�8一家�6�8,却殊途同归。

且这两个人,曾是�6�8同年。

二人同一年中的进士,晏鸿之�6�8为二甲传胪,入翰林,王尚书二甲三十一,起点还不如他。

但�6�8晏鸿之�6�8因为李悟的死,愤而辞官,从此没有涉足官场,王尚书却心在社稷,决意留下,继续奋斗,经过数十年的宦海沉浮,终於成�6�8为六部尚书之�6�8一。

另外,同年的探花是�6�8苏子思。

他和晏鸿之�6�8的友谊就是�6�8在翰林院结下的,只不过后来也辞官归乡,甚至出�6�8家�6�8,一心思考哲学去了。

看完杂文集,程丹若就理解为什么王尚书的诗那么豪放,直接“恨谢郎”。因为他看到了谢玄英的美,承认他的美,所以宣扬他的美。

这就是�6�8“随处体认天理”。

至於许尚书,没错,他八面玲珑,维持朝廷平衡,正是�6�8证明了他的政治主张:□□!

而心学提倡的个性解放,完全与此背道而驰。许尚书是�6�8理学派的,并且认为应该抑制心学,重新稳固理学的正统地位,达到君臣和谐治世的美好世界。

病愈后,照例的读书日,程丹若听晏鸿之�6�8讲完课,问�6�8了他一个问�6�8题。

“许、王之�6�8争,和两派的理念分歧有关吗?”

晏鸿之�6�8问�6�8:“你为什么会这么想?”

“感觉。”程丹若说不出�6�8所以然,只有一种模糊的预感,这种直觉来源於历史的大局观,也源自�6�8她身处其中感受到的波澜。

“你身在内宅,对朝廷一无所知,未免空穴来风啊。”晏鸿之�6�8不曾作答,反而抛出�6�8疑问�6�8,“况且,是�6�8真是�6�8假,与你有何干系?”

程丹若说:“只是�6�8有些担忧罢了。”

晏鸿之�6�8:“噢?”

“很多事都在变,变得太快了。”她闭上�6�8眼,肤表有细微的针刺感,令她不安。

公元16世纪,哥白尼提出�6�8日心说,麦哲伦环球旅行。西方正在迎来变化,东方却陷入北虏南倭的危机。

还有,小冰河时期,难以避免的天灾,殖民扩张的开启……历史正在一个关键的分叉点。

程丹若说:“我觉得很害怕。”

晏鸿之�6�8喝茶的动�6�8作顿住,讶异地看着她:“为父虽非显贵,护住你却不成�6�8问�6�8题,你怕什么?孤老�6�8家�6�8中?”

程丹若摇摇头,无法告诉他,自�6�8己究竟在害怕什么,畏惧什么,彷徨什么。

“没什么。”她深吸口气�6�8,若无其事道,“病中空闲,胡思乱想罢了。”

Tips: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,记得收藏网址 <a href="http://www.52shuku.vip" target="_blank">www.52shuku.vip</a> 或推荐给朋友哦~拜托啦 (&gt;.传送门:排行榜单 好书推荐 青青绿萝裙